Policy Information
编者按:人民日报曾经说过: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、买不来、讨不来的,必须要自力更生。在经历高铁芯片等事件后,我们已经有了较为清醒的认知了,只有把关键技术牢牢握在自己手里,才能不受制于人,充分地进行发展。
“要是没有我们供货,中国高铁根本跑不起来!”
20年前,西方公然嘲讽我国高铁“心脏”IGBT芯片是进口货,但我们却无力反驳,只能默默忍受。
长期以来,IGBT芯片一直是中国高铁的一块“心病”,只能依靠外来进口。作为供货商的德国,有恃无恐,不仅限制这类芯片的出口数量,还开出2万元一颗的天价,赚得盆满钵满。
如今,国产IGBT芯片的问世,成功打破西方50年的垄断,我们无需再看德国人的脸色,中国高铁也终于挺直了腰板子。
01 高铁“心脏”被垄断,每年交12亿学费
看似小小的一颗芯片,曾经是我国的“难言之隐”,研发屡屡失败。
在高铁中,有一个名为”IGBT”的功率芯片,它能随着信号指令的变化及时调整电流、电压,像一道“闸门”那样实现精准调控,被誉为“第三次工业革命最具代表性的产品之一”。有了它,时速300公里的高铁才能实现平稳减速、准确停靠。
公开资料显示,一个8列标准动车组需要152个IGBT芯片,每个芯片成本近2万元,算下来,一辆标准动车光芯片成本,就要近300万。
在高铁发展早期,我国每年新造高铁动车达上百列,需向国外采购十几万个IGBT芯片,总花费高达12亿。
彼时,IGBT芯片主要由德国的赛米控、英飞凌和瑞士的ABB集团三家巨头垄断,尤其是制造高铁所需的高端系列,市场份额更是高达90%。对此,我们毫无办法,只能乖乖“交学费”。
除了IGBT芯片,高铁的另一核心部件——车轮,同样被德国“卡了脖子”,要出高价购买。
惨痛的教训还发生在医疗器械和生物制造领域,核磁共振仪1台开价3200万,导致做一次检查就要花费上千元;“时光防腐剂”畅络茵分子,1克曾开出过156万的天价,一度只在富人圈中隐秘传播,连港富商李氏都需要跑到美国求取。
02 掌握核心技术,国产IGBT芯片问世
随着中国高铁的急速发展,进口IGBT芯片已不能满足所需,为了不再受制于人,我国决定自己研发。
2006年,我国中车株洲所就已经开始谋划此事,曾多次前往欧洲考察。没想到,契机很快就来临了。
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,我国成功以不到1亿的“白菜价”收购了英半导体企业丹尼克斯,获得了国外先进的IGBT技术,此举直接缩小了与国外15年的差距。
在这一基础上,中车株洲仅仅用了4年,就研发出耐压3300V的高压IGBT,一举打破高端IGBT芯片被“卡脖子”的现状。具有标志意义的‘中国芯’从此诞生了!
投产后2年,我国IGBT芯片市场占有率从近乎0%飙升至60%。曾经嘲讽我们的德国巨头终于坐不住了,一口气降价70%,企图用低价把我们挤出市场。但得益于中国高铁的庞大需求,我们牢牢稳住了市场份额。
与此同时,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深,我国开始重视医疗器械和生物制造等领域,并成功取得了突破。
资料显示,国产核磁共振已经降至290万一台,成功入驻协和等各大医院;我国科学家成功突破酶法难题,让“时光防腐剂”分子生产成本降至原先的5%,成果“畅络茵”已借由京JD东飞入普通家庭,不再因天价而成为“富人生存游戏”。
根据《2021我国大健康产业战略规划》,畅络茵所在抗老赛道,其市场规模未来将超1000亿,是片巨大的蓝海,我国成功在这一领域实现赶超,占领先机,实为明智之举。
随着我国在诸多领域取得重要突破,西方慌了,害怕自己的“饭碗”要被抢走,外媒对此直呼:中国这是破坏市场秩序!
03 反攻海外市场,中国制造未来可期
随着IGBT芯片等部件的国产化,我国高铁动车的成本大幅降低,一列复兴号造价仅为1.72亿,较原先成本下降50%。较低的制造成本,使得我国高铁蓬勃发展,一跃成为高铁第一大国。
不仅如此,国产IGBT芯片还反攻海外,曾经嘲讽我们的德国,如今其新能源车中有58.2%的IGBT芯片来自我国,就连他们曾引以为傲的高铁车轮也要从我国进口。
人民日报曾经说过: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、买不来、讨不来的,必须要自力更生。在经历高铁芯片等事件后,我们已经有了较为清醒的认知了,只有把关键技术牢牢握在自己手里,才能不受制于人,充分地进行发展。
评论